8月22日 : 台北
來台第三天,吃過早餐後,來到國父紀念館。公式化地參觀了一下,看了儀隊換兵,準備離開。突然發覺館外吵吵鬧鬧的,仔細一看,原來是一個為兒童籌款的嘉年華。
正當小妹捧著相機,為J拍照時,K勿勿地走了過來,對我說:「唉,馬英九在那邊!」
「什麼?!小馬哥?!」
K拉著我,一個箭步奔向小馬哥,把那正在擺post的J冷落在一旁。過了一會,J才如夢初醒的跟了過來。
小馬哥頭戴著一頂cap帽,帽的左邊寫著〝台北市長〞,右邊寫著〝馬英九〞,鼻樑上架著一副墨鏡,非常帥氣。
等一切儀式完結後,我們跑到小馬哥面前,K對小馬哥說:「我們是香港來的,很高興見面您。能否同您合照一張?」
小馬哥接著用半 鹹不淡的廣東活回答:「好啊!我都係香港仔啊!」
一句〝我都係香港仔〞,逗樂了在場的所有人。小馬哥的親切和藹,親民形象與董先生就差太遠了吧!
(K,小妹 與小馬哥的合照)
告別小馬哥後,一行三人跳上了的士,往捷運中崙站乘坐往九份的專車。經過二個小時的車程,終於到達享負盛名的九份。
一下車,就見到一個賣蒸蟹的檔口,NT100元三隻蟹。小妹一向喜歡吃海鮮,對這些蒸蟹當然不會放過。三個人坐在一個涼亭內,七手八腳地吃了起來。在九份這樣的山地,吃著新鮮的蒸蟹,在你眼前的又是綠綠的山景,還有遠處的海港,真不知如何形容這樣的心情。
吃過蒸蟹後,我們又吃了燒肉丸,燒尤魚等。接著,我們就順著人潮走向有「暗街仔」之稱的基山街。基山街兩旁盡是小吃店和工藝品店。小妹本著一句來台格言:「去到邊,食到邊。」目的要食盡台灣地道小食,所以對於阿婆魚羹、九份芋圓、冰糖葫蘆是絕不會放過的。但由於肚子的一再抗議,對於那些九份老麵店的牛肉麵,還有草仔粿,鹹光餅,芋仔蕃薯等等,只好說聲後會有期了。
順著人潮,走進了一間叫「阿鉗姨」的老店。唉,什麼事啊?為什麼大排長龍?其實也不知道為了什麼,就跟著排起隊來。唉,香港人的本色。
或許是由於那句「多人吃的店,就是好店」,令我們吃上了全九份最出名的小吃。 「阿鉗姨」是一種消暑小吃,用大大的紙杯,裝了一些碎冰,再加上煮熟的芋圓,地瓜圓,紅豆,綠豆,白豆,花生和少許的花奶。芋圓、地瓜圓,香滑、 煙韌度十足,再加上雜豆的甜,花奶的香,碎冰的凍,真是消暑的一大妙吃。
小妹認為,來了九份沒吃過「阿鉗姨」也是枉然。當我們走出店子時,發現有四、五十人坐在長長的樓梯上,捧著「阿鉗姨」津津有味地吃著,就更加肯定了我們的看法。
離開九份,回到台北市,到了饒河街夜市逛了一逛,解決了晚餐後,回到了飯店。